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

〈37 生死品〉

卷2〈37 生死品〉十有八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74, a6-b14)

生死品者,說人魂靈,身亡神在,隨行轉生。[1]

1. 命如果待熟,常恐會零落,已生皆有苦,孰能致不死?

2. 從初樂恩愛,因婬入胎影,受形命如電,晝夜流難止。[2]

3. 是身為死物,精神無形法,作令死復生,罪福不敗亡。[3]

4. 終始非一世,從癡愛久長,自作受苦樂,身死神不喪。[4]

5. 身四大為色,識四陰曰名,其情十八種,所緣起十二。

6. 神止凡九處,生死不斷滅,世間愚不聞,蔽闇無天眼。

7. 自塗以三垢,無目意妄見,謂死如生時,或謂死斷滅。

8. 識神造三界,善不善五處,陰行而默到,所往如響應。[5]

9. 欲色不色有,一切因宿行,如種隨本像,自然報如影。[6]

10. 神以身為名,如火隨形字,著燭為燭火,隨炭草糞薪。

11. 心法起則起,法滅而則滅,興衰如雨雹,轉轉不自識。

12. 識神走五道,無一處不更,捨身復受身,如輪轉著地。

13. 如人一身居,去其故室中,神以形為廬,形壞神不亡。

14. 精神居形軀,猶雀藏器中,器破雀飛去,身壞神逝生。

15. 性癡淨常想,樂身想癡想,嫌望非上要,佛說是不明。[7]

16. 一本二展轉,三垢五彌廣,諸海十二事,淵銷越度歡。[8]

17. 三事斷絕時,知身無所直,命氣熅煖識,捨身而轉逝。

18. 當其死臥地,猶草無所知,觀其狀如是,但幻而愚貪。


[1] 「說人魂靈,身亡神在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說諸人魂,靈亡神在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諸人魂靈亡神在」七字,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說人魂靈,身亡神在」。

[2] 「因婬入胎影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可婬入泡影」,《徑山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因婬入胎影」。

[3] 「作令死復生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假令死復生」,宋、元、明藏、《聖語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作令死復生」。

[4] 「自作受苦樂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自此受苦樂」,《徑山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自作受苦樂」。

[5] 「所往如響應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所生如響應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所往如響應」。

[6] 「自然報如影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自然報如意」,宋、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自然報如影」。

[7] 「樂身想癡想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樂身想疑想」,宋、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樂身想癡想」。

[8] 「諸海十二事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諸海十三事」,宋、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諸海十二事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