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〈27 奉持品〉

卷2〈27 奉持品〉十有七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8, c19-p. 569, a15)

奉持品者,解說道義,法貴德行,不用貪侈。

1. 好經道者,不競於利,有利無利,無欲不惑。

2. 常愍好學,正心以行,擁懷寶慧,是謂為道。[1]

3. 所謂智者,不必辯言,無恐無懼,守善為智。

4. 奉持法者,不以多言,雖素少聞,身依法行,守道不忘,可謂奉法。[2]

5. 所謂長老,不必年耆,形熟髮白,惷愚而已。[3]

6. 謂懷諦法,順調慈仁,明達清潔,是為長老。[4]

7. 所謂端正,非色如花,慳嫉虛飾,言行有違。[5]

8. 謂能捨惡,根原已斷,慧而無恚,是為端正。[6]

9. 所謂沙門,非必除髮,妄語貪取,有欲如凡。

10. 謂能止惡,恢廓弘道,息心滅意,是為沙門。

11. 所謂比丘,非時乞食,邪行望彼,稱名而已。[7]

12. 謂捨罪業,淨修梵行,慧能破惡,是為比丘。[8]

13. 所謂仁明,非口不言,用心不淨,外順而已。

14. 謂心無為,內行清虛,此彼寂滅,是為仁明。

15. 所謂有道,非救一物,普濟天下,無害為道。

16. 戒眾不言,我行多誠,得定意者,要由閉損。

17. 意解求安,莫習凡夫,使結未盡,莫能得脫。[9]


[1] 「擁懷寶慧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作「懽懷寶慧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權懷寶慧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擁懷寶慧」。

[2] 「守道不忘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守道不忌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守道不忘」。

[3] 「所謂長老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所謂老者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所謂長老」。《出曜經》卷13〈12 沙門品〉:「所謂長老,不以耆年,形熟髮白,憃愚而已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80, a10-11)。

[4] 「明達清潔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明遠清潔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明達清潔」。

[5] 「所謂端正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所謂端政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所謂端正」。

[6] 「是為端正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是謂端政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是為端政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是為端正」。

[7] 「邪行望彼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邪行婬彼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邪行望彼」。

[8] 「謂捨罪業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謂捨罪福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謂捨罪業」。

[9] 「莫習凡夫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莫習凡人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莫習凡夫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