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〈3 多聞品〉

卷1〈3 多聞品〉十有九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0, a8-b18)

多聞品者,亦勸聞學,積聞成聖,自致正覺。[1]

1. 多聞能持固,奉法為垣牆,精進難踰毀,從是戒慧成。[2]

2. 多聞令志明,已明智慧增,智則博解義,見義行法安。

3. 多聞能除憂,能以定為歡,善說甘露法,自致得泥洹。[3]

4. 聞為知律法,解疑亦見正,從聞捨非法,行到不死處。[4]

5. 為能師見道,解疑令學明,亦興清淨本,能奉持法藏。[5]

6. 能攝為解義,解則戒不穿,受法猗法者,從是疾得安。[6]

7. 若多少有聞,自大以憍人,是如盲執燭,照彼不自明。

8. 夫求爵位財,尊貴昇天福,辯決世間悍,斯聞為第一。[7]

9. 帝王聘禮聞,天上天亦然,聞為第一藏,最富膂力強。[8]

10. 智者為聞屈,好道者亦樂,王者盡心事,雖釋梵亦然。

11. 仙人尚敬聞,況貴巨富人?是以慧為貴,可禮無過是。[9]

12. 事日為明故,事父為恩故,事君以力故,聞故事道人。

13. 人為命事醫,欲勝依豪強,法在智慧處,福行世世明。

14. 察友在為謀,別伴在急時,觀妻在房樂,欲知智在說。

15. 聞能今世利,妻子昆弟友,亦致後世福,積聞成聖智。[10]

16. 是能散憂患,亦除不祥衰,欲得安隱吉,當事多聞者。[11]

17. 斫創無過憂,射箭無過愚,是壯莫能拔,唯從多聞除。

18. 盲從是得眼,闇者從得燭,示導世間人,如目將無目。[12]

19. 是故可捨癡,離慢豪富樂,務學事聞者,是名積聚德。


[1] 「亦勸聞學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磧砂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正倉院聖語版藏經》作「亦勸文學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亦勸聞學」。

[2] 「精進難踰毀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精進難喻毀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精進難踰毀」;此處譯文有可能是引用《尚書》〈費誓〉:「無敢寇攘逾垣牆,竊馬牛,誘臣妾,汝則有常刑」,《史記》〈魯周公世家〉引《尚書》作「無敢寇攘逾牆垣」。

[3] 「自致得泥洹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自致德泥洹」。

[4] 「聞為知律法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聞為知法律」。

[5] 「為能師見道」,《趙城金藏》與《大正藏》作「為能師現道」;宋、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為能師見道」。

[6] 「解則戒不穿」,《趙城金藏》與《大正藏》作「解則義不穿」,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解則戒不穿」。

[7] 「辯決世間悍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辯慧世間悍」;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磧砂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正倉院聖語版藏經》作「辯決世間悍」。

[8] 「最富膂力強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最富旅力強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作「最富膂力強」;《磧砂藏》作「最富[旅/肉]力強」。「膂」、「[旅/肉]」兩字互相通用,意為「脊椎」。

[9] 「仙人尚敬聞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仙人常敬聞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仙人尚敬聞」。

[10] 「聞能今世利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聞為今世利」,宋、元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、《正倉院聖語版藏經》作「聞能今世利」。

[11] 「是能散憂患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是能散憂恚」,《徑山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是能散憂患」。

[12] 「示導世間人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亦導世間人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示導世間人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